基底細胞癌成因、症狀以及治療方法一覽

基底細胞癌Basal-Cell-Carcinoma-1200x1214.jpg

長期曝曬陽光可以導致皮膚癌。基底細胞癌是皮膚科醫生最常見的皮膚癌之一,主要與長期紫外線暴露有關。雖然它的惡性程度較低,但若未及時治療,仍可能對皮膚造成嚴重破壞,甚至影響周圍組織。基底細胞癌有什麼症狀?如何預防和治療?

什麼是基底細胞癌?

基底細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是一種生長緩慢、惡性程度較低的皮膚癌,但如果長期忽視,仍可能破壞周圍皮膚組織。這是全球常見的皮膚癌類型,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癌症網上資源中心數據顯示,2022年本港約九成的皮膚癌個案屬於非黑色素瘤型,其中基底細胞癌最為常見。雖然香港的皮膚癌發病率比西方國家低,但近十年間,新症數量已上升約12%。

基底細胞癌

誰容易患上基底細胞癌?

基底細胞癌高危族群包括:

  • 長期日曬人士:如長時間暴露於紫外線下的戶外工作者、運動愛好者。
  • 皮膚白皙者:皮膚較白、容易被曬傷的人群更易患病。
  • 年長人士:50歲以上患者較多,但近年來年輕患者數量亦有所增加。
  • 男性風險較高:相較女性,男性患者比例較高。

基底細胞癌症狀

基底細胞癌常見於長期受陽光曝曬的部位,尤其是頭部、頸部和鼻子

常見的基底細胞癌症狀包括:

  • 皮膚表面出現細小、邊緣微微隆起的珍珠狀丘疹
  • 丘疹表面可見擴張的微血管
  • 持續性潰瘍、結痂,傷口反覆出血但難以癒合
  • 在華人患者中,較常見色素沉著型基底細胞癌,主要表現為深色或黑褐色病變

如果出現以上症狀,建議及早就醫,醫生通常會透過皮膚切片活組織檢查(活檢)確診。

以上基底細胞癌症狀表現來源於香港防癌會

基底細胞癌會擴散嗎?

與其他皮膚癌(黑色素瘤)相比,基底細胞癌的惡性程度較低,轉移風險極低,大多數個案都局限在原發部位。然而,如果長期未治療,腫瘤會逐漸侵蝕周圍組織,可能導致:

  1. 持續性潰瘍與感染
  2. 破壞深層皮膚
  3. 影響眼睛、鼻腔等重要部位的功能

雖然基底細胞癌並非致命,但仍應及早診斷與治療,以免對外觀或器官功能造成永久損害。

如何治療基底細胞癌?

一旦確診基底細胞癌,皮膚科醫生便會根據患者腫瘤大小、位置、擴散程度以及年齡與健康狀況,選擇最合適的治療方式。主要的基底細胞癌治療方法包括:

外科手術(最常見治療方式)

外科切除術

適用對象:較大的腫瘤或已擴散至深層組織的病例。

一般情況下,皮膚科醫生會在局部麻醉下切除腫瘤,並預留一定的健康組織邊緣,以保證完全移除癌細胞。值得一提的是,由於皮膚組織的修復能力較好,大部分患者手術後可順利癒合,但若切除範圍較大,可能需要植皮或縫合修補。

冷凍治療(冷凍手術)

適用對象:小型、表淺的基底細胞癌

這種基底細胞癌治療方法主要是透過液態氮急速冷凍並破壞癌細胞,使其脫落。

非手術治療(適用於特定情況)

局部免疫治療

適用對象:淺層型BCC,或多發性病灶的患者

局部免疫治療基底細胞癌主要使用Imiquimod乳膏,刺激免疫系統攻擊癌細胞。這種方法適合不宜接受手術的患者,但需長時間塗抹,療效因人而異。

放射治療(電療)

適用對象:無法手術或手術風險高的患者

放射治療會利用高能射線破壞癌細胞,避免擴散。

基底細胞癌治療方法

基底細胞癌如何預防?

基底細胞癌的主要成因是長期暴露在紫外線下,所以防曬是預防的關鍵!不論晴天或陰天,都應該做好以下幾點:

  1. 塗防曬霜——選擇SPF 30或以上的廣譜防曬,每兩小時補塗一次;
  2. 穿防護衣物——戴闊邊帽、穿長袖衣服,避免皮膚直接曝曬;
  3. 避開正午時分——紫外線最強的時候(上午10點至下午4點),盡量避免長時間戶外活動;
  4. 戴太陽眼鏡——保護眼周脆弱的皮膚,降低皮膚癌風險;
  5. 注意人工紫外線——避免使用曬黑燈(Tanning Bed)等設備,因為這些設備同樣會增加患癌風險。

基底細胞癌雖然惡性程度低,但若不治療仍可能擴散或破壞組織。如發現皮膚異常病變(如持續不癒的潰瘍、結痂、異常增生等),應立即諮詢皮膚科醫生,選擇最合適的治療方案!

基底細胞癌常見問題

Q1:基底細胞癌和普通痣有什麼分別?

基底細胞癌和痣在外觀上可能有點相似,但可以用「ABCDE」檢測法來分辨

  • A(Asymmetry)不對稱:如果痣變得不對稱,就要注意;
  • B(Border)邊緣:邊界不規則、鋸齒狀,可能是警訊;
  • C(Color)顏色:痣通常是單一顏色,若有顏色變化或不均勻,就要警覺;
  • D(Diameter)直徑:大於6cm的痣需特別注意;
  • E(Enlargement)擴大:若斑點短時間內快速擴大,可能是癌變的警訊。

Q2:基底細胞癌會遺傳嗎?

基底細胞癌主要是由紫外線造成的,但某些罕見遺傳疾病(如著色性乾皮症、基底細胞痣症候群)會增加患病風險,所以如果家族有相關病史,應定期檢查皮膚健康。總的來說,遺傳因素影響較少,主要還是與環境因素(如紫外線)有關,做好防曬仍然是最重要的預防措施!

Q3:康復後會復發嗎?

有可能! 因為紫外線對皮膚的損害是不可逆轉的,所以即使康復,未來仍可能在原來位置或其他長期暴露於陽光下的皮膚區域(如臉部、鼻子、耳朵、頭皮)再次長出腫瘤。因此,康復者應該定期皮膚檢查,一旦發現異常變化,立即求醫!

撰文: 胡惠福醫生 Dr. Wu Wai Fuk

皮膚科專科醫生 SPECIALIST IN DERMATOLOGY

此資訊只作參考用途,並非對個別個案提供診斷及治療。若有任何皮膚問題,請諮詢您的皮膚科專科醫生。

© Precise Dermatology & Laser Centr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