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問題


  • 濕疹
  • 銀屑病
  • 暗瘡
  • 玫瑰痤瘡
  • 脫髮
  • 癦痣
  • 性病疣
  • 灰甲
  • 皮膚癌
  • 皮膚息肉

疣是皮膚科醫生經常處理的皮膚病。疣由人類乳頭瘤病毒(HPV)感染所引致。患者皮膚會出現啡黃色或肉色突起的顆粒或硬塊。疣可以出現在身體任何位置,常見的位置包括面部、頸部、手或腳。由於疣具有傳染性,數量可以隨時間增加,最初可能只有幾粒,後來演變成數十至數百粒不等。

疣的成因

疣是由HPV感染所導致,病毒可以透過接觸患者的皮膚,或接觸帶有HPV病毒的物件而傳播,例如與患者共用毛巾、赤腳於公共泳池或健身室行走等,並可在家人之間互相傳播。

疣的種類

扁平疣 (plane warts / flat warts)

  • 常見於面部、頸部、胸部、腹部
  • 呈肉色或啡黃色、輕微突起的細小顆粒,約1至2毫米,數量可以很多
  • 有時被誤會為油脂粒、粉刺、癦痣

尋常疣 (common warts)

  • 常見於手指、腳趾、指甲邊緣
  • 呈粗糙突起的硬塊或顆粒,表面或有細小黑點,體積可大至10毫米
  • 有時被誤會為皮膚癌

腳底疣、足底疣 (plantar warts)

  • 生長在腳底或腳趾,走路時或感到痛楚
  • 呈凹陷、變厚、粗糙的硬塊,表面或有細小黑點
  • 有時被誤會為雞眼

性病疣 (genital warts)

  • 男性常見發病部位包括陰莖、陰囊或肛門等,而女性常見發病部位則包括外陰周圍、陰道或肛門等
  • 患者的生殖器或肛門周邊部位會出現突起的肉色顆粒或腫塊,有時表面粗糙而狀似椰菜花

疣的治療方法

脫疣治療除了改善外觀、紓緩病徵(如痕癢或痛楚)外,亦有機會減低疣的擴散範圍及傳染他人的風險。

外用藥物

  • 利用腐蝕性強酸,例如水楊酸藥水,破壞皮膚疣的組織
  • 適用於初期細小的疣,較常用於手部、腳部的疣
  • 治療時間較長,並有機會腐蝕周邊正常皮膚,可引致色素沉澱、疤痕

冷凍治療

  • 利用極低溫液態氮氣,凍壞疣的組織而令其脫落
  • 較適用於體積較大的疣,一般需要多次治療

激光治療

  • 激光脫疣,即利用二氧化碳激光(CO2 laser)精準地把疣氣化燒焦,避免破壞周邊正常皮膚
  • 適合面部、頸部細小的扁平疣,亦適用於較大或深層的疣
  • 有機會一次治療便可把疣清除,傷口細小且復原快,一般不會留有疤痕

電灼治療

  • 利用電灼燒壞疣的組織,然後用手術儀器刮走
  • 適用於體積較大較深的疣,但有機會引致色素沉澱、疤痕

手術切除

  • 利用外科手術切除疣的組織
  • 較適用於體積較大或較深層的疣,但可以留有疤痕
此資訊只作參考用途,並非對個別個案提供診斷及治療。如有任何皮膚問題,請諮詢皮膚科專科醫生。
濕疹

濕疹泛指皮膚痕癢、發炎紅腫現象。目前醫學界已研發生物製劑,皮膚科醫生可把它用於中度至嚴重異位性濕疹,為治療作出新突破。

濕疹的病徵

  • 急性濕疹: 皮膚痕癢、發炎紅腫,甚至滲液
  • 慢性濕疹: 皮膚乾燥脫皮,不斷搔癢可令皮膚逐漸增厚

濕疹的種類及成因

異位性濕疹 (Atopic eczema)

  • 皮膚屏障不健全,T淋巴免疫細胞失衡所致,與遺傳因素有關。環境因素如天氣濕度、空氣懸浮粒子、汽車廢氣、塵蟎、動物毛髮、花粉、霉菌、經常接觸清潔劑、某些食物等,都有機會誘發濕疹
  • 常有過敏性體質,例如患有鼻敏感、哮喘
  • 多數發病於嬰幼兒和兒童時期
  • 常見於面部、手腳、膝肘關節的內側位置

刺激性接觸性皮膚炎 (Irritant contact dermatitis)

  • 當皮膚接觸刺激性強的物質,或長時間接觸刺激性物質便會出現
  • 手部刺激性接觸性皮膚炎(俗稱主婦手),是因手部經常接觸水、家用清潔劑所致

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 (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

  • 具有過敏傾向的人士,當皮膚接觸到特定的致敏物質便會形成
  • 常見的致敏原包括理髮產品、化妝品、油漆、首飾金屬等

汗皰疹 (Dyshidrotic eczema/Pompholyx)

  • 濕疹影響的部位在手和足
  • 起初出現非常痕癢的細小水泡,其後會出現乾燥脫屑的現象

盤形濕疹 (Discoid eczema)

  • 主要發生在成年人身上
  • 徵狀是硬幣大小的圓形紅色斑塊
  • 位於四肢外側、背部、腰部、臀部等位置

神經性皮膚炎 (Neurodermatitis/Lichen simplex chronicus)

  • 常見部位包括頭皮、頸部、手腕、背部、腳踝、外陰等位置
  • 習慣性搔抓局部皮膚痕癢部位,導致皮膚增厚、皮膚紋路加深

脂溢性皮膚炎 (Seborrheic dermatitis)

  • 影響皮脂分泌旺盛部位,嬰幼兒主要發生在頭皮,成年人常見於眼眉位置、鼻子兩側、耳後、胸部中央
  • 病因是正常寄居在皮膚的皮屑芽孢菌異常大量繁殖,引起皮膚或頭皮出現大量皮屑、發炎

淤滯性皮膚炎 (Stasis dermatitis)

  • 影響雙腳靜脈功能不全的患者
  • 患者一般會有靜脈曲張、小腿水腫問題,皮膚出現痕癢紅腫、脫皮、增厚及色素沉著,嚴重時可出現潰痬

濕疹的治療

皮膚科醫生視乎濕疹嚴重程度而決定治療方法:

  • 輕微濕疹: 皮膚保濕措施、遠離致敏原、外用類固醇、外用非類固醇免疫抑制劑
  • 中度至嚴重濕疹: 紫外光燈療法、口服免疫抑制劑、生物製劑注射。生物製劑是近年治療濕疹的新型藥物,適用於中度至嚴重的異位性濕疹,能夠針對誘發濕疹的發炎因子白細胞介素,有效改善濕疹症狀及痕癢。生物製劑的副作用較傳統的口服免疫抑制劑少,而較常見的副作用則包括注射部位反應、結膜炎、口腔皰疹
  • 另外,新一代濕疹治療藥物口服JAK抑制劑,也可用於中度至嚴重濕疹,能針對抑制濕疹的發病機制,透過抑制細胞激酶的活性去控制濕疹病情,令濕疹炎症及痕癢快速改善。
此資訊只作參考用途,並非對個別個案提供診斷及治療。如有任何皮膚問題,請諮詢皮膚科專科醫生。
銀屑病

銀屑病,俗稱牛皮癬,屬自身免疫系統疾病,皮膚會出現增厚斑塊。目前醫學界已研發生物製劑,皮膚科醫生可把它用於中度至嚴重銀屑病,為治療作出新突破。

銀屑病的成因

成因未明,相信與遺傳及環境因素有關,免疫系統會出現自我攻擊現象,T淋巴細胞會產生發炎因子,導致皮膚角質層不斷變厚,並形成皮屑。

銀屑病的病徵

患者會出現粉紅色丘疹或斑塊,表面有銀色皮屑,可以影響身體任何位置,包括頭皮、耳外殼、手肘、手指關節外側、背部及膝部、生殖器官、指甲、手板及腳板等。

銀屑病可引致多個器官長期發炎,與多種共病有關,例如銀屑病關節炎、肥胖、代謝綜合症、高血壓、糖尿病、心臟血管疾病 (例如心臟病及中風等)、虹膜炎、炎症性腸病等。

銀屑病的治療

皮膚科醫生會根據病情嚴重性而決定治療方法:

  • 輕微銀屑病: 外用藥物治療,例如外用類固醇、外用維他命D衍生物、水楊酸等
  • 中度至嚴重銀屑病: 紫外光燈療法、傳統口服藥物、生物製劑,可合併外用藥物治療,去加強治療效果

生物製劑屬於新型的藥物,能直接抑制引起銀屑病的發炎細胞因子,從而紓緩活躍體內的炎症,有效消除銀屑病斑塊。相比傳統口服藥物,生物製劑成效較佳,副作用也較少。生物製劑例子包括: 抗腫瘤壞死因子 (TNF)、抗白細胞介素12/23 (IL-12/23)、抗白細胞介素17A (IL-17A)、抗白細胞介素23 (IL-23)。

此資訊只作參考用途,並非對個別個案提供診斷及治療。如有任何皮膚問題,請諮詢皮膚科專科醫生。
暗瘡

暗瘡,又稱為青春痘,是皮膚科醫生常見的皮膚問題,主要影響青少年及成年人士。

暗瘡的成因

  • 皮膚表面角質過度堆積增厚,引致毛孔堵塞
  • 青春期的男性荷爾蒙增加,刺激毛囊的皮脂腺而引致過多油脂分泌
  • 暗瘡細菌與油脂產生化學作用,引致發炎反應

若女性暗瘡患者同時出現經期不規則、肥胖等症狀,便要排除卵巢多囊症等內分泌問題。

暗瘡的病徵

暗瘡主要影響皮脂分泌旺盛的位置,例如面部T字位、胸部及上背等。早期的暗瘡會出現黑頭、白頭粉刺,而後期暗瘡則會出現丘疹、膿疱,甚至出現囊腫性暗瘡。若暗瘡患處過度發炎,復原後便有機會出現色素沉澱、暗瘡疤痕等問題。

暗瘡的治療

治療方法視乎暗瘡嚴重程度:

  • 輕微至中度暗瘡: 病情輕微者可選用外用Benzoyl peroxide、維他命A酸、或抗生素 (如Clindamycin 或Erythromycin) 等藥膏,病情較嚴重者可合併口服抗生素 (如四環素類或紅霉素類) 或口服避孕藥治療 (只適用於女士)
  • 嚴重暗瘡: 若暗瘡丘疹、膿瘡或囊腫嚴重、對抗生素治療反應不佳,便可能需要口服維他命A酸 (Isotretinoin) 去控制病情

暗瘡印、凹凸洞、暗瘡疤痕的治療

  • 暗瘡印: 可用美白藥膏、果酸換膚或激光治療
  • 凹凸洞: 可用果酸換膚、分段式激光治療,以刺激皮膚真皮層骨膠原的增生
  • 增生性疤痕 (Hypertrophic scar)、肥厚性疤痕 (Keloid scar,又稱為蟹足腫、肉芽): 可局部注射類固醇至增生或肥厚疤痕,令其縮小變薄,然後再用激光治療,以改善疤痕的質地及顏色
此資訊只作參考用途,並非對個別個案提供診斷及治療。如有任何皮膚問題,請諮詢皮膚科專科醫生。
玫瑰痤瘡

玫瑰痤瘡是常見的慢性皮膚病,主要影響 30至50歲的女性,是皮膚科醫生經常處理的問題。面部中央位置會出現紅斑、微絲血管擴張、丘疹或膿皰,嚴重時甚至會出現「酒渣鼻」或「酒糟鼻」。

玫瑰痤瘡的成因

玫瑰痤瘡的成因尚未明確,相信與先天遺傳和後天環境因素有關,包括免疫系統失調、對皮膚蟎蟲產生發炎反應、紫外線傷害、皮膚保護屏障減弱、面部血管失調擴張。

玫瑰痤瘡的誘發因素

  • 極端的天氣温度,例如高温悶熱環境、太凍的環境
  • 陽光照射
  • 太熱或辛辣的食物,例如辣椒、咖哩
  • 熱飲、酒精、含咖啡因的飲品
  • 某些含有刺激成分的化妝品或護膚品
  • 某些藥物,例如類固醇藥膏、降血壓藥
  • 精神壓力

玫瑰痤瘡的種類及病徵

  • 泛紅血管型玫瑰痤瘡: 面部出現間歇性或持續性泛紅、微絲血管擴張,或有灼熱和輕微刺痛感
  • 丘疹膿皰型玫瑰痤瘡: 面部有泛紅、微絲血管擴張、發炎的紅色丘疹、膿瘡
  • 酒渣鼻: 屬於較嚴重的玫瑰痤瘡,面部皮膚質地變厚和粗糙,鼻子漲大泛紅,出現俗稱酒糟鼻或酒渣鼻
  • 眼睛型玫瑰痤瘡: 屬於較嚴重的玫瑰痤瘡,眼睛出現乾澀、刺痛、流眼水、眼瞼紅腫等

玫瑰痤瘡的治療

患者需避開玫瑰痤瘡的誘因,治療方法則視乎患者病徵及嚴重程度:

  • 面部發紅、微絲血管擴張: 外用Brimonidine 藥膏可以收縮皮膚血管,改善面部泛紅。血管激光治療 (玫瑰痤瘡激光) 則可同時改善面部泛紅及微絲血管擴張。
  • 面部丘疹、膿瘡: 外用Metronidazole、Ivermectin或Azelaic acid藥膏,及口服抗生素藥物 (如四環素類抗生素),具有消炎作用,主要改善面部丘疹及膿瘡,同時也有機會紓緩面部泛紅。若丘疹或膿瘡嚴重、對抗生素治療反應不佳,便可能需要口服維他命A酸 (Isotretinoin) 去控制病情。
  • 酒糟鼻: 外科手術或二氧化碳激光治療,可以去除鼻子贅肉以改善外觀。
  • 玫瑰痤瘡上眼 (眼睛酒渣): 需轉介眼科醫生治療。
此資訊只作參考用途,並非對個別個案提供診斷及治療。如有任何皮膚問題,請諮詢皮膚科專科醫生。
脫髮

人體正常頭髮量大約有十萬條,平均每天會脫落大約50-100條頭髮。如果每天脫落超過100條頭髮,或頭髮由粗變得幼細,便算有脫髮問題。當頭髮的新陳代謝受到影響,毛囊生長便會受阻而引致脫髮。

脫髮的成因

脫髮成因有很多種,包括雄激素性脫髮、斑禿、心理或生理壓力過大、營養攝取不足、體重突然減輕、經常電髮染髮、女性產後脫髮。若身體有隱疾,亦可引致脫髮,例如缺鐵性貧血、甲狀腺功能失調、紅斑狼瘡、長期病患如肝腎功能衰竭等。

常見的脫髮種類

  • 雄激素性脫髮: 即是男性型或女性型脫髮,與遺傳因素有關,是由於毛囊受到男性荷爾蒙影響,令頭髮變得稀疏。男性前額髮線會上移,頭頂的頭髮稀少,形成M字額及地中海。女性的頭髮則會廣泛變稀疏,髮線通常可保持,但頭頂中間頭髮較為稀疏
  • 休止期脫髮: 當心理或身體受到極大壓力,例如大病一場、大手術後、嚴重精神壓力、營養不良、體重突然減輕、藥物影響、孕婦產後,頭髮會提早進入休止期,並在兩2-3個月內大量脫落。患者出現廣泛性脫髮,頭髮變得稀薄
  • 斑禿: 俗稱鬼剃頭,相信是自身免疫系統攻擊毛囊,導致毛髮停止生長,並可能與壓力有關。患者會出現局部性脫髮,嚴重時患者頭髮會全數脫落,甚至眼眉毛、眼睫毛和體毛等都會脫落

脫髮的治療

皮膚科醫生會視乎脫髮成因而決定治療方法:

  • 雄激素脫髮: 病情輕微者可用外塗生髮水,病情嚴重男性患者可用口服藥物,以抑制雄性荷爾蒙,令毛囊生長,越早治療效果越好。另外,有些患者可能需要手術植髮
  • 休止期脫髮: 當脫髮誘因停止後,例如適當處理精神壓力後、營養不良改善後、或婦女於分婏後,頭髮便會在大約6月後自動復原
  • 斑禿: 部分患者可自然痊癒,有時或需注射類固醇、外塗類固醇藥物、外塗生髮水。病情嚴重者或需服食口服藥物、或接受免疫治療方法
此資訊只作參考用途,並非對個別個案提供診斷及治療。如有任何皮膚問題,請諮詢皮膚科專科醫生。
癦痣

癦痣是皮膚科醫生常見的問題,而激光脫癦、激光脫痣亦越趨普遍。

癦痣的成因及徵狀

癦痣是黑色素細胞在皮膚內增生所致,與遺傳及紫外線影響皮膚有關。癦痣可以出現於身體任何部位,部分在出生時已經形成,亦有部分在後天才出現。年紀越大,出現癦痣的機會越大。癦痣顏色是乎黑色素細胞聚集於皮膚的深度而定,如果癦痣位於淺層皮膚,顏色會比較深色,例如呈深黑色或深啡色;至於深層的癦痣,則比較淡色,例如呈藍色。

留意皮膚癌病變

如果癦痣出現皮膚癌可疑變化,應盡早找皮膚科醫生檢查,另可每隔一年作定期全身的皮膚檢查。醫生會利用皮膚鏡去增強診斷的準確度,並按照需要進行皮膚活組織切片檢查。市民平日應自行留意皮膚癦痣有否ABCDE的可疑癌變特徵﹕Asymmetry (不對稱)、Border (邊界)、Color (顏色)、Diameter (直徑) 和Evolution (改變)。如果癦痣左右兩邊不對稱、邊緣沒有明顯邊界、顏色深淺不一、直徑超過6毫米、形狀大小有所改變,甚至出現痕癢、疼痛、出血、難以癒合的傷口或皮膚潰瘍,便要盡早求醫。

脫癦的治療方法

如屬良性癦痣,醫生會根據癦痣的大小、位置、及患者個人喜好,而採用磨損型激光脫癦,例如二氧化碳激光,或手術切除方法去除癦痣

如懷疑癦痣具有皮膚癌特徵,便應用手術方法切除,並進行皮膚活組織細胞病理學分析。磨損型激光並不適合懷疑有癌症變化的癦痣。

此資訊只作參考用途,並非對個別個案提供診斷及治療。如有任何皮膚問題,請諮詢皮膚科專科醫生。
性病疣

性病疣,又稱為生殖器疣、椰菜花,皮膚科醫生又稱之為尖銳濕疣,是一種常見的性傳染病,由人類乳頭瘤HPV病毒(HPV-6及HPV-11)所致,具有傳染性。患者的生殖器或肛門周邊部位會出現突起的肉色顆粒或腫塊,有時表面粗糙而狀似椰菜花。男性常見的發病部位包括陰莖、陰囊或肛門等,而女性常見的發病部位則包括外陰周圍、陰道或肛門等。

性病疣的成因

性病疣是由HPV-6及HPV-11感染所致,病毒主要透過性接觸傳播,例如陰道交、肛交及口交等。

性病疣的治療方法

外用藥物

  • 例子包括Podofilox、Trichloroacetic acid(TCA)、Imiquimod等

冷凍治療

  • 利用極低溫液態氮氣,凍壞疣的組織而令其脫落
  • 一般需要幾次治療

激光治療

  • 利用二氧化碳激光(CO2 laser)精準地把疣氣化燒焦,一般不會留有疤痕

電灼治療

  • 利用電灼燒壞疣的組織,但會產生傷口,或有機會引致色素沉澱、疤痕

手術切除

  • 利用外科手術切除疣的組織
  • 較適用於體積較大或較深層的疣,但可以留有疤痕
此資訊只作參考用途,並非對個別個案提供診斷及治療。如有任何皮膚問題,請諮詢皮膚科專科醫生。
灰甲

灰甲,又稱甲癬,是指甲與甲牀受真菌感染,由於香港的天氣較潮濕,灰甲患者十分普遍。

灰甲的病徵

指甲顏色會呈灰、啡、黃及白等,並且會變厚、變脆、容易碎裂成粉狀,表面凹凸不平。灰甲可影響手指或腳趾。嚴重灰甲可引致指甲變形、甲牀分離、脫落而引起疼痛。灰甲具有傳染性,可傳染其他腳趾、手指或身體其他部位,如引致腳癬 (香港腳)、股癬、體癬等,亦可引起繼發性細菌感染,例如甲溝炎、蜂窩組織炎。

灰甲的治療

灰甲治療方法包括外用抗真菌藥物、口服抗真菌藥物、灰甲激光治療及外科手術,皮膚科醫生會視乎情況,作單獨或合併治療:

  • 外用抗真菌藥物︰如果灰甲病情較輕微,醫生會考慮塗搽灰甲藥水、灰甲指甲油於趾甲以抑制真菌生長。塗搽前應用潔淨的指甲挫磨平厚甲的地方,以幫助指甲油吸收。雖然副作用較少,但是成效較低、且治療時間長。治療手指甲一般需塗藥6個月,趾甲則要9至12個月以上
  • 口服抗真菌藥物︰如果外用藥物治療灰甲無效,或灰甲病情較為嚴重時,醫生便會考慮口服藥物。口服抗真菌藥物成效較佳,但可引致腸胃不適、過敏、損害肝臟等,需定期抽血檢查。治療指甲一般需服藥6星期,趾甲則需12星期
  • 灰甲激光治療︰如因口服抗真菌藥物引起副作用而不能使用時,醫生或會考慮灰甲激光治療,相信是利用激光的光熱原理殺死灰甲真菌。治療安全性高,一般不會引致甲床、甲溝或指甲傷害。治療期間趾甲會有暖熱的感覺,大約每4至6星期治療1次,治療一般3至4次後灰甲有機會開始改善,但是治療效果因人而異,目前仍需更多大型醫學研究以確定灰甲激光療效
  • 外科手術︰當灰甲病情嚴重、對外用及口服抗真菌藥物無效時,醫生便會考慮手術拔除整塊指甲,讓指甲再生。手術需要局部麻醉及有創傷性,傷口需時康復。手術後需要配合外用或口服抗真菌藥物,以減低灰甲復發風險
此資訊只作參考用途,並非對個別個案提供診斷及治療。如有任何皮膚問題,請諮詢皮膚科專科醫生。
皮膚癌

皮膚癌屬於香港十大癌症之一,是皮膚科醫生常見的問題。皮膚癌是皮膚細胞的惡性增生,較常見的有三種:

  • 基底細胞癌 (Basal Cell Carcinoma)
  • 鱗狀細胞癌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 黑色素瘤 (Melanoma)

基底細胞癌和鱗狀細胞癌合共佔 98% 的皮膚癌,醫學上合稱為「非黑色素瘤皮膚癌」(Non-Melanoma Skin Cancer)。

皮膚癌的成因

長期接觸紫外線屬高危因素,尤其兒時曾經常曝曬。其他風險因素包括:

  • 多痣人士
  • 有近親曾患黑色素瘤之人士
  • 皮膚白皙,曬不黑但易灼傷之人士
  • 免疫系統較弱者,例如長者、曾接受器官移植、愛滋病毒(HIV)患者
  • 工作上常接觸砷、瀝青、焦煤等油類化學品的人士
  • 如曾患皮膚癌,不排除會在原位或身體其他部位復發

皮膚癌的種類及病徵

基底細胞癌:

  • 佔70-85% 的皮膚癌
  • 多見於40歲以上的人士
  • 多見於頭、頸和上身等陽光暴露位置
  • 呈細小而周邊向上起伏的珍珠狀丘疹,表面微細血管擴張
  • 當腫瘤增大時,其中央呈潰瘍、結痂、出血,但無法痊癒
  • 一般生長速度慢,絕少擴散,及早發現通常可治愈

鱗狀細胞癌:

  • 佔15-20% 的皮膚癌
  • 多見於50歲以上的人士
  • 多見於臉、頸、頭、前臂、手背、小腿等陽光暴露位置
  • 呈隆起的鱗狀紅斑、硬塊、小結節,偶會出血或潰瘍
  • 增生速度較基底細胞癌快,侵略性較高,會破壞原位組織。擴散可經由淋巴管道達至局部的淋巴結,但較少擴散至遠側的如肺及骨的部位
  • 須適當治理以防擴散,因為一旦擴散發生,預後情況較差

黑色素瘤:

  • 約佔5% 的皮膚癌
  • 白種人患上黑色素瘤的風險較高
  • 皮膚會出現新的斑點,或原有的痣或斑變大、變形或變色,通常過程可長達數星期甚至數月
  • 正常的斑或痣通常顏色均勻,四周邊界規則,但黑色素瘤通常形狀不規則、表面凹凸不平、顏色不一,例如褐、黑、藍、紅、白、淺灰色等,甚至出現痕癢、流血、遺瘍等
  • 患處可以在面部、腿部、驅幹等,亞洲人較常見於足底、手掌、甲床或黏膜等位置
  • 增生速度快,通常在早期已有擴散趨勢,例如擴散至局部的淋巴結、或遠端器官,例如肺、大腦等。故此必須及早診斷及治療

皮膚癌的自我監察

如果身上黑痣具有ABCDE法則等外觀上的可疑特徵,便有機會是黑色素瘤:

  • A (Asymmetry): 黑痣出現左右不對稱
  • B (Border): 黑痣的邊緣不規則
  • C (Color): 黑痣的顏色不均勻、有多種顏色
  • D (Diameter): 黑痣的直徑大於0.6厘米
  • E (Evolution): 黑痣出現快速變化,例如變大、突起、出現潰瘍或流血等

皮膚癌的治療方法

基底細胞癌和鱗狀細胞癌是治癒率較高的癌症,主要透過手術切除腫瘤來徹底根治。放射治療則適用於無法接受手術、年老或身體虛弱的病人。其他的治療方法包括冷凍治療、電灼術刮除、局部化療、局部免疫治療等。 至於黑色素瘤,最理想是透過手術將腫瘤徹底切除。晚期患者或需接受標靶治療、免疫治療、化療、放射治療等。

皮膚癌的預防方法

研究顯示80% 的皮膚癌是可透過防曬措施預防,因此防曬措施應從小開始:

  • 避免在上午十一時至下午三時期間進行長時間的戶外活動
  • 戶外活動時應穿上長袖襯衣、褲子、 闊邊帽子、配戴太陽眼鏡、太陽傘等
  • 戶外活動時在皮膚上塗抹防曬指數SPF 30及PA+++ 的防曬產品
  • 不應進行室內照太陽燈
此資訊只作參考用途,並非對個別個案提供診斷及治療。如有任何皮膚問題,請諮詢皮膚科專科醫生。
皮膚息肉

皮膚息肉 (皮膚瘜肉) 是甚麼會否傳染?遺傳

皮膚息肉 (皮膚瘜肉),又稱為垂疣、或皮贅 (Skin tags; acrochordon),正名是軟纖維瘤  (Acrochordon‧Soft Fibroma)

皮膚息肉是一種良性旳皮膚增生,即垂下懸掛的皮膚組織,本身沒有傳染性、也沒有惡性傾向。它是真皮層纖維組織過度增生所致,內含有豐富的微細血管

皮膚息肉 (皮膚瘜肉) 徵狀?

呈現為一粒或多粒的皮膚息肉 (皮膚瘜肉)、細小肉芽、肉粒或肉瘤

顏色為肉色或啡黃色、凸起的粒粒,形狀可以係粒狀、袋狀或絲狀,大細約幾毫米至幾厘米,較大的皮膚息肉擠壓時柔軟有彈性,通常不痕不痛

但是,皮膚息肉有時會因本身扭轉而缺血壞死紅腫,或者被衫領、項鍊戳入而引致出血、痛楚

皮膚息肉

皮膚息肉 (皮膚瘜肉) 常見的部位

通常出現在皮膚皺摺磨擦位置,包括眼皮、臉部、頸部、腋下、腹股溝等

哪些人較容易患上皮膚息肉 (皮膚瘜肉)

目前成因未明

相信與皮膚長期受磨摖有關

多數發生於中年以後

肥胖人士、糖尿病患者、孕婦 (荷爾蒙變化)、長期摩擦比較容易長皮膚息肉

皮膚息肉 (皮膚瘜肉) 有甚麼方法處理

皮膚科醫生會按照皮膚息肉的大小而決定皮膚息肉的治療方法:

如果皮膚息肉細小、無病徵,可以不需要處理

如果皮膚息肉影響外觀、或因為經常摩擦的位置而導致流血痛楚,便可以用冷凍治療、電灼手術、二氧化碳激光、手術方法等切除

如果皮膚息肉較大、有柄連接於皮膚,因為有機會扭轉,便可以導致息肉組織壞死、流血痛楚,一般會建議以手術方法切除皮膚息肉

皮膚息肉 (皮膚瘜肉) 不處理會否有其他問題

皮膚息肉一般對健康沒有影響

不過,如果皮膚息肉快速變大、流血、顏色變化、表面不規則,便要提高警覺,因為這可能未必是皮膚息肉,反而要排除皮膚癌的可能性 (如鱗狀細胞癌、基底細胞癌),應盡快向皮膚科醫生求醫。曾患皮膚癌、經常曝曬的人士要特別留意

皮膚息肉 (皮膚瘜肉) 會否復發

皮膚息肉有機會復發,隨著年紀增加更易復發,另外皮膚經常磨擦也會增加復發風險。

皮膚息肉 (皮膚瘜肉) 會否變大變多

皮膚息肉可以隨著年紀增長,數量越來越多,越來越大

綁線DIY去除皮膚息肉 (皮膚瘜肉) 會否有問題

自行綁線會導致皮膚息肉缺血性壞死,但有機會引起局部皮膚細菌感染,或是流血不止,也有機會留有疤痕,因此建議找皮膚科醫生處理。

日常有甚麼需要注意?

有沒有方法預防皮膚息肉 (皮膚瘜肉)

控制體重,減少肥胖風險,避免食高糖分、煎炸食物

穿著寬鬆衣物,減少皮膚磨擦的機會

保持皮膚皺摺位置清潔,如果皮膚敏感痕癢時,盡量不要搔抓皮膚,以免導致皮膚息肉產

皮膚息肉 (皮膚瘜肉) 和扁平疣、脂漏性角化症 (老人斑) 的徵狀是否相似

如何區分

皮膚息肉容易與扁平疣、脂漏性角化症 (老人斑) 混淆,尤其當剛長出來時,更難分辨。

皮膚息肉: 通常表面較圓滑、球體形狀,可以單一出現。皮膚息肉屬良性皮膚增生,沒有傳染性。

扁平疣: 表面較粗糙、尖尖地,體積細小 (如1至2毫米)、輕微凸起,通常一堆出現。扁平疣是由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具有傳染性。皮膚科醫生會因應病情需要而脫疣。

脂漏性角化症 (老人斑): 呈扁平丘疹至凸起的斑塊、肉色、啡色到黑色、表面粗糙、邊界清楚,直徑幾毫米至幾厘米,有時好像泥膠貼著在皮膚上一樣。其表面有油膩性痂,痂容易刮除,可以單粒,但通常多粒出現。成因是皮膚老化過度角化增生有關,沒有傳染性。

此資訊只作參考用途,並非對個別個案提供診斷及治療。如有任何皮膚問題,請諮詢皮膚科專科醫生。



確研皮膚專科中心

Precise Dermatology & Laser Centre

地址

尖沙咀彌敦道132號美麗華廣場A座19樓1910室及17樓1713A室 (google地圖)


聯絡

電話:       36199638
WhatsApp/微信:  95460018
傳真:       36151500
電郵:       precisederma@gmail.com


診症時間

星期一至五: 9:30am – 1:30pm
       2:30pm – 6:30pm

星期六:   9:30am – 1:30pm

星期日及公眾假期: 休息

© Precise Dermatology & Laser Centr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