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暗瘡治療1-1200x797.png

撰文: 胡惠福醫生 (皮膚科專科醫生)

 

暗瘡,又稱為青春痘,是一種十分常見的慢性炎症皮膚病,在青春期的時候最為常見,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長過粉刺暗瘡,多發於面部、上胸、背部等等,雖然大多數時候會自癒,但有時候會留下暗瘡印及疤痕,影響外觀,對心理和社交都會產生不良影響。

皮膚科醫生推薦暗瘡治療

 

暗瘡形成的原因

皮膚科醫生表示,暗瘡的成因有很多:皮脂分泌過多,毛囊皮脂腺導管被堵塞,加上細菌產生炎症反應。在青春期之後,雄性激素的產生導致皮脂腺發達,產生了大量的皮脂,一旦毛囊被堵塞,皮脂排出受阻,痤瘡丙酸桿菌便會快速繁殖,產生發炎反應,形成暗瘡。

皮膚科醫生推薦暗瘡治療

如何治療暗瘡?

皮膚專科醫生表示,暗瘡治療包括日常皮膚護理,每日一至兩次使用溫水洗臉,避免使用油性類化妝品等。同時應避免擠壓暗瘡,以免形成深色的暗瘡印及疤痕。

 

如果暗瘡病情輕微,皮膚科醫生推薦使用局部外用藥物,酸類護膚品等等,這些酸類護膚品一般包含果酸、水楊酸、杜鵑花酸、外用A酸等酸類物質,使用這些酸類物質可以促進皮膚更新,讓皮膚的角質更快脫落,加速新陳代謝,從而達到疏通毛孔的效果。

對於已經形成的暗瘡而言,在表面的油脂和角質被清除之後,皮膚深層的老化細胞也會被推出,可以使暗瘡更快愈合。

相比之下,水楊酸和杜鵑花酸的刺激性比較小,較溫和,不過治療效果較慢,而果酸的分子較小,可以深入真皮層,治療效果較快,不過刺激性會比較大,如果皮膚有傷口要避免使用。

皮膚科醫生推薦,無論是哪一類的酸類護膚品,多少都會對皮膚有一些刺激性,應避免頻繁使用,以免皮膚的出現敏感反應。

皮膚科醫生推薦暗瘡治療

 

如果暗瘡問題比較嚴重,有明顯的膿瘡、囊腫型暗瘡等等,在皮膚科醫生推薦下,可以選擇使用口服抗生素,甚至口服A酸的方法治療。口服A酸可以抑制皮脂腺的活躍程度,降低油脂的分泌速度,同時改善皮膚過度角化現象,雖然口服A酸對醫治暗瘡有明顯的效果,但也有一些副作用,使用之後可能會導致皮膚變得乾燥、血脂升高等問題,甚至有可能會出現一段「爆瘡期」,即是在用藥初期會短暫出現更多暗瘡,不過在用藥一段時間後皮膚會有所改善,口服A酸需要在皮膚科醫生推薦下使用。

 

如果出現暗瘡印、凹凸洞或暗瘡疤痕,可以果酸換膚、分段式激光治療等方法,以刺激皮膚真皮層骨膠原的增生,以改善暗瘡凹凸洞或暗瘡疤痕。

如何預防暗瘡的形成?

皮膚專科醫生表示,預防勝於治療。要預防暗瘡,需要了解皮脂分泌過多就是暗瘡形成的其中原因。

 

是否每天洗臉五至六次,使用各種磨沙、深度清潔的護膚品,就不會有暗瘡出現?皮膚科醫生表示,這是常見誤解,雖然皮膚的日常清潔確實重要,但是如果過度清潔,會促使皮膚分泌更多油脂,以保護皮膚,會使暗瘡更加嚴重。皮膚的日常護理最好是化繁為簡,在皮膚科醫生推薦下,選用最適合自己的護膚品,切記盲目過度清潔。

 

不僅如此,有時候抑鬱、壓力過大、熬夜等因素會導致壓力荷爾蒙增加,使皮膚分泌更多油脂。皮膚科醫生建議:有規律的作息,適當的運動,改善負面情緒,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暗瘡形成。

 

撰文:胡惠福醫生 Dr. Wu Wai Fuk

皮膚科專科醫生 SPECIALIST IN DERMATOLOGY

 

此資訊只作參考用途,並非對個別個案提供診斷及治療。若有任何皮膚問題,請諮詢您的皮膚科專科醫生。


_黑色素瘤3.png

撰文: 胡惠福醫生 (皮膚科專科醫生)

幾乎每個人的身上或多或少會有黑痣,它是表皮層與真皮層之間的黑色素細胞增生導致的,如果黑痣出現異常特徵,便有機會轉化為黑色素瘤。黑色素瘤是增長速度最快的惡性腫瘤之一,也是最危險的皮膚癌,轉移的概率很高,死亡風險較高,皮膚科醫生表示:及早治療和預防黑色素瘤極為重要。

 

黑色素瘤初期有什麼症狀?

很多人不會去注意身上出現的黑痣,而出現不尋常黑痣是黑色素瘤早期的症狀,皮膚專科醫生表示,黑痣的數量增加和發生黑色素瘤的風險有關,即是身上的黑痣越多,出現惡性黑色素瘤的風險便較高。

如果黑痣的形態發生變化,邊緣不規則,不對稱,顏色深淺不一,直徑超過0.6cm,而且在短期變大,有明顯的癢、痛、流血、潰爛等現象時,就便有可能是黑色素瘤的症狀,需要盡早尋求皮膚專科醫生診治。

皮膚科醫生_黑色素瘤

 

哪些人比較容易黑色素瘤?黑色素瘤的高危素?

黑色素瘤的成因相信是DNA出現複製錯誤,導致細胞的增殖分化出現異常,繼而發展為惡性腫瘤。

 

近年惡性黑色素瘤的發病率正在上升。皮膚科醫生表示,各個年齡層都有機會發病,不過主要集中在50至60歲。皮膚較白,身上有較多黑痣,而且經常曝曬的人較易發病,另外也有遺傳傾向,有黑色素瘤的家族史人士會較易發病。

黑色素瘤的發病率在皮膚癌的所佔比重不高,但卻是皮膚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所以市民需提高警覺。

皮膚科醫生_黑色素瘤

皮膚科醫生_黑色素瘤

 

如何預防黑色素瘤?

早期的黑色素瘤是可以根治的,所以及早發現很重要。一般而言,可以根據ABCDE法則去判斷是否可能患上黑色素瘤:

 

  • A(Asymmetry不對稱):黑痣呈現不規則形狀,沒有明顯的對稱結構;
  • B(Border邊緣):黑痣的邊緣不規則,呈鋸齒狀,沒有特別明顯的邊界;
  • C(Color 顏色):黑痣的顏色深淺不一,不均勻;
  • D(Diameter 直徑):黑痣直徑超過0.6cm,而且隨時間變大;
  • E(Evolving 改變):黑痣在短時間內快速擴大,凸起,顏色發生改變,有明顯的癢、痛,而且出現出血、破損的症狀。

 

如果有以上的症狀出現,最好盡快找皮膚科醫生診治。

皮膚科醫生_黑色素瘤

 

 

皮膚科醫生推薦建議,平日應做好防曬措施,尤其是膚色較淺人士。避免長時間的日光曝曬,外出時最好塗上防曬霜,使用太陽傘,以預防患上黑色素瘤。

 

 

撰文:胡惠福醫生 Dr. Wu Wai Fuk

皮膚科專科醫生 SPECIALIST IN DERMATOLOGY

 

此資訊只作參考用途,並非對個別個案提供診斷及治療。若有任何皮膚問題,請諮詢您的皮膚科專科醫生。

 


mole_removal2-1200x795.png

撰文: 胡惠福醫生 (皮膚科專科醫生)

 

墨痣是皮膚科醫生常見的皮膚問題。墨痣可以生長在身體任何部位,有些是在出生的時候就已經形成,有些則是在後天才會出現,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出現墨痣的概率也越大。墨痣出現在臉上有機會影響外觀,越來越多人向皮膚科醫生詢問脫墨詳情。

 

墨痣是怎麼形成的?

墨痣是皮膚表面出現色素凝聚,黑色素在皮膚局部增加引起的,如果黑色素在真皮層沉積凝聚,墨痣的顏色就與其所處的位置有有關,就被稱為真皮層痣,顏色會較淺,如果是在真皮層與表皮層之間,則被稱為交界痣,顏色會較深。

皮膚科醫生推薦脫墨治療

墨痣會癌變?

大部分的墨痣都是良性墨痣,除非因外觀問題,否則脫墨不是必需。如果墨痣出現異常,便要小心會否病變成黑色素瘤,應盡快找皮膚科醫生檢查。

 

市民平日可以通過一些墨痣症狀,以判斷墨痣是否已經病變,例如:左右兩邊不對稱、沒有明顯的邊界、顏色深淺不一、直徑超過6毫米,在短時間內大小顏色發生改變。如果有這些症狀,一定要盡快去尋找皮膚科專科醫生檢查,以及早發現黑色素瘤。

皮膚科醫生推薦脫墨治療

 

皮膚科脫墨有那些方法?

最常用的脫墨方法有兩種,包括激光脫墨或手術切除。皮膚科醫生推薦脫墨之前,皮膚科醫生會先確定墨痣是否為良性,若墨痣出現異常,便要避免用激光脫墨,以免拖延診斷治療,皮膚科醫生會為病人做皮膚切片,以對皮膚細胞組織檢測,去排除黑色素瘤。

皮膚科醫生推薦脫墨治療

 

手術切除的脫墨方法是直接切除墨痣,然後縫合傷口,好處是可以一次性解決,而且手術切除一般都會切除得比較乾淨,復發率會較小,但是留疤的概率會比較大。

 

激光脫墨常會用到二氧化碳激光,完成之後會有小傷口結痂,會在一到兩週後脫落,好處是傷口較表面,留疤風險較低,也適合較小的墨痣,不過可能需要多次治療,而且有一定概率會復發。

皮膚科醫生推薦脫墨治療

 

 

激光脫墨之後需要注意什麼?

激光脫墨之後會留下傷口,個人需要時刻注意傷口的清潔,保持傷口乾爽,避免出現傷口感染,在結痂之後等待自然脫落,也要避免暴曬,如果傷口較大,皮膚科醫生會推薦使用抗生素防止傷口感染。

皮膚科醫生推薦,在日常生活中,也要經常保養皮膚,避免暴曬,出門時多使用太陽傘,塗抹防曬霜等,若是易流汗的體質,在出門是要隨身攜帶紙巾或手帕;在洗澡的時候水溫不要太高,避免皮膚燙傷。若發現皮膚異常,應盡快尋找皮膚科醫生就醫。

 

 

撰文:胡惠福醫生 Dr. Wu Wai Fuk

皮膚科專科醫生 SPECIALIST IN DERMATOLOGY

 

此資訊只作參考用途,並非對個別個案提供診斷及治療。若有任何皮膚問題,請諮詢您的皮膚科專科醫生。


section-title-bg-specialist-1200x391.jpg

撰文: 胡惠福醫生 (皮膚科專科醫生)

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 (HKCR)數據顯示,皮膚癌屬於香港十大常見癌症之一,畢竟大多數癌症一旦到了中後期就幾乎無法完全治療。而皮膚癌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癌症,因為是在皮膚上,比較容易被發現,治癒率較高,與其他的癌症一樣,越早發現,治癒的概率越高。

皮膚癌

皮膚癌初期症狀

皮膚癌主要分為非黑色素瘤黑色素瘤皮膚癌,症狀都各不相同。

非黑色素瘤主要分為兩種,基底細胞癌鱗狀細胞癌

基底細胞癌在初期通常會先長出一塊沒有痛楚的突出腫塊,生長緩慢,會逐漸侵蝕周圍的皮膚,但較少轉移到的其他的器官,所以致死率很低。

與基底細胞癌不同,鱗狀細胞癌有較大的惡性趨勢,在早期會有一個小腫塊,會隨時間慢慢變大,之後會開始潰爛腐壞。

而黑色素瘤皮膚癌是因為黑色素細胞癌變而成,屬於比較少見的皮膚癌。在初期,患者通常會在皮膚上出現黑斑,之後會慢慢變大,而且形狀呈不規則狀,會快速轉移到其他部位,診斷後要盡快治療。

 

 

皮膚癌種類及病徵

皮膚癌最常見有三種,分別是基底細胞癌(佔70-85%)、鱗狀細胞癌(佔15-20%)、黑色素瘤(佔5%)。而在真皮組織和皮下組織的軟組織肉瘤就很少發生。

 

基底細胞癌

基底細胞癌有幾個特點:一是生長得慢,因為比起其他的惡性腫瘤,基底細胞癌生長的速度很慢,這也是它經常被忽略的原因;二是發生轉移的概率很低,基底細胞癌很少侵入其他的器官,最多只會侵蝕附近皮膚;三是致死率十分低,正因為基底細胞癌幾乎不會轉移,所以致死率很低。及早發現通常可治愈。

 

白人得了基底細胞癌一般是肉色或者粉紅色,與白人不同,而亞洲人的基底細胞癌一般是黑色,長得和痣很像,所以才經常會被忽略。如果你身上有那一個痣會出現破損流血的現象,仔細觀察表面還有一些血管,便要小心患有基底細胞癌,皮膚科醫生推薦或建議進行詳細的檢查。

 

鱗狀細胞癌

鱗狀細胞癌是鱗狀細胞發生病變之後的結果。與基底細胞癌不同,鱗狀細胞癌比較容易發生轉移。如果太遲發現會入侵血管和淋巴管,再轉移到其他的器官,於此時進行手術切除也有復發的可能,預後情況較差。

 

鱗狀細胞癌多發生在經常曬傷或者燒傷的皮膚上,而且生長較基底細胞癌快,有較高的侵略性和擴散性,而且鱗狀細胞癌的外表形狀各異,一般都是提取了活組織樣本檢查之後再診斷。

黑色素瘤

 

黑色素瘤

黑色素瘤屬比較罕見的皮膚癌中一種,女性患者的黑色素瘤通常發生在大腿上,而男性多發生在背部。雖然這種皮膚癌比較少見,但卻是十分容易轉移的皮膚癌,只有在初期發現才有治癒的機會。

 

黑色素瘤是目前最危險的皮膚癌,也是皮膚癌患者中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不過黑色素瘤在白種人身上比較常見,有些是由痣轉變而來,如果出現墨痣突然變大,而且邊緣不規則,顏色發生變化,同時伴有瘙癢的情況出現,必須盡早向皮膚科醫生求診。

 

 

 

如何進行自我監察是否可能患皮膚癌?

如果身上黑痣具有ABCDE法則等外觀上的可疑特徵,便有機會是黑色素瘤:

  • A (Asymmetry): 黑痣出現左右不對稱
  • B (Border): 黑痣的邊緣不規則
  • C (Color): 黑痣的顏色不均勻、有多種顏色
  • D (Diameter): 黑痣的直徑大於6厘米
  • E (Evolution): 黑痣出現快速變化,例如變大、突起、出現潰瘍或流血等;

所以當發現身體上某處皮膚出現不規則形狀的黑色素墨或痣,就要盡早接受皮膚科醫生診治。

 

皮膚科醫生推薦

皮膚癌預防

  1. 防曬

皮膚癌發生的最常見的原因就是日曬,紫外線暴曬就是皮膚癌的主因,所以預防皮膚癌最重要的就是防曬,避免長時間暴曬,出門的時候可以遮太陽傘、塗防曬霜

  1. 健康飲食

與其他的癌症一樣,健康飲食,多補充維生素,增加身體免疫力,以防止癌症發生,特別要多吃水果蔬菜;

  1. 適當運動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多運動、強身健體,適當的運動有助於增強身體免疫力。

 

皮膚科醫生意見

皮膚癌是一個比較容易發現的癌症,因為皮膚癌發生的時候,皮膚一般會有異常,肉眼可見。和大多數癌症一樣,越早發現,治療成功的概率就會越大。綠色飲食,適當運動,注意防曬,保持健康生活,可以預防大多數癌症。

 

撰文:胡惠福醫生 Dr. Wu Wai Fuk

皮膚科專科醫生 SPECIALIST IN DERMATOLOGY

 

此資訊只作參考用途,並非對個別個案提供診斷及治療。若有任何皮膚問題,請諮詢您的皮膚科專科醫生。

 


eczema_treatment01-1200x800.png

撰文: 胡惠福醫生 (皮膚科專科醫生)

每當季節交替,皮膚癢的時候就去抓,卻不料越抓越癢,面積也不斷擴大,還紅起來一塊,這可能就是濕疹。濕疹是一種十分常見的皮膚病,又稱為異位皮膚炎。每個人得濕疹的成因都有所不同。那濕疹到底是什麼,可以怎樣治療?皮膚科醫生幫你解答疑問。

濕疹治療

濕疹症狀

濕疹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一種皮膚炎症反應,常見的是異位性皮膚炎,身體任何部位都有可能出現,其症狀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表現,主要分為以下三種:

  1. 急性濕疹

皮膚上出現大小不同的泛紅痕癢丘疹,或有小水泡,反復抓會導致病況更加嚴重;

  1. 亞急性濕疹

在急性濕疹症狀減輕之後出現,呈現為痕癢紅疹、結痂、鳞屑等

  1. 慢性濕疹

當急性濕疹和亞急性濕疹在不斷發作又沒有痊癒而導致,皮膚出現慢性炎症而開始增生變厚。

 

濕疹 成因

濕疹成因

濕疹的病因十分複雜,引起濕疹的原因有很多,大致可以分為外在因素和內在因素,有時候也是內外因素同時作用的結果。

  • 外在因素:通常是接觸了致敏性物質,例如清潔劑、霉菌、塵蟎、動物毛屑等。季節變換時,氣溫濕度的變化也是誘因。夏天悶熱流汗,汗水刺激皮膚也有可能誘發濕疹,有時候清潔過度導致皮脂的流失也會導致濕疹;
  • 內在因素:與遺傳有很大的關係,若父母有濕疹病史,孩子也會比較容易出現濕疹;休息不足,壓力也有可能導致濕疹的出現。

 

濕疹預防及治療

雖然濕疹目前未有根治方法,皮膚科醫生推薦:適當治療可紓緩症狀及生活質素

濕疹日常護理

日常護理

  1. 濕疹患者應做好適當的皮膚護理、保持皮膚滋潤、遠離致敏原
  2. 盡量減短洗澡時間及避免用過熱的水洗澡,因過熱的水會洗去皮膚表面的油脂
  3. 潤膚膏補充皮膚表面的天然油份,維護皮膚屏障,減輕濕疹症狀
  4. 要多使用潤膚膏,不含香料及刺激物最佳,洗澡後當皮膚仍然微微濕潤時,塗搽潤膚膏,保濕效果最好
  5. 避免接觸刺激性的物品,如洗衣粉、酒精或清潔劑等
  6. 避開塵埃蟎及其他致敏原
  7. 濕疹痕癢時盡量避免去摳、抓,以免傷口破皮造成感染
  8. 應避免吃辛辣食物及飲酒,以免誘發濕疹發作
  9. 作息定時、適當紓緩精神壓力

 

濕疹治療

根據不同時期的濕疹及其嚴重程度有不用的治療方法:濕疹比較嚴重頑固的話,就需要短暫使用強效的類固醇藥膏,如果表面已經有較多的滲出液或糜爛,有可能被細菌感染,需要使用口服抗生素;如果病情嚴重,還需要口服免疫力抑制劑、生物製劑注射。

 

輕微濕疹的治療: 外用類固醇藥膏、外用非類固醇藥膏,例如外用免疫抑制劑 (topical calcineurin inhibitor)、外用PDE4抑制劑

嚴重濕疹的治療: 紫外光燈治療、口服類固醇、口服免疫抑制劑、口服JAK抑制劑、生物製劑注射。

皮膚科醫生 濕疹

 

外用類固醇: 治療濕疹的一線藥物,抑制體內發炎細胞因子,紓緩濕疹炎症,藥物強度及劑型使用,根據年紀、患處部位、發炎程度等而定

外用免疫抑制劑 (topical calcineurin inhibitors, TCI): 屬二線治療濕疹的藥物,調低免疫系統的過敏反應,紓緩炎症及預防復發,適用於面部、其他皮膚較薄位置,用於類固醇藥物治療無效、類固醇引起副作用而不能使用情況

外用PDE4抑制劑: 屬於新型非類固醇藥物,可以阻止濕疹的皮膚細胞中PDE4酵素過度激活,紓緩濕疹發炎痕癢症狀,適用於身體不同部位,包括皮膚較薄位置,例如面部、眼皮等等

皮膚科醫生濕疹

紫外光燈治療: 透過紫外線的能量,調節皮膚免疫系統,減輕皮膚發炎和痕癢,每週3次治療以達治療效果,療程可達至數月不等,但長期治療可以增加皮膚癌風險

口服類固醇藥:針對濕疹嚴重患者,醫生或會處方口服類固醇,以減低炎症。然而這類藥物有嚴重的潛在副作用,故不能長期服用。

口服免疫力抑制劑: 例如環孢素。原理是抑制免疫系統、減低皮炎機會,但是副作用是可能影響免疫系統、增加嚴重感染、癌症風險,而且對腎臟及血壓等造成影響,因此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必須定期抽血監控情况。

 

口服JAK抑制劑

用於治療中度至嚴重濕疹,能針對抑制濕疹的發病機制,透過抑制細胞激酶的活性去控制濕疹病情,令濕疹炎症及痕癢快速改善。

 

濕疹藥膏

濕疹會分為很多種,皮膚科臨床上會根據發病原因、發病部位、發病時長、皮膚損傷特點、主要症狀等等分為好幾種,在選藥的時候一定要皮膚科醫生的指導下選擇,如果用錯藥會導致許多不良反應。

濕疹治療 類固醇藥膏

類固醇藥膏主要抑制皮膚的免疫系統,到達治療的效果。但是長期用類固醇藥膏可引致副作用:例如導致皮膚變薄、高血壓、糖尿病、骨質疏鬆症等,此類藥膏需要取得皮膚科醫生指導處方下使用。

 

非類固醇藥膏

非類固醇藥膏沒有類固醇藥膏的副作用,例子有外用免疫抑制劑  (topical calcineurin inhibitor)、外用PDE4抑制劑,但此類藥膏較適用於濕疹病情較輕微的患者,而且也有機會刺激皮膚,需要在皮膚科醫生推薦下才可使用。

皮膚科醫生 濕疹

 

 

濕疹藥膏要如何使用?

濕疹雖然有一個「濕」字,但是大多數的濕疹皮膚都會十分乾燥,日常生活要做好保濕工作,患者需經常塗抹潤膚膏,保持皮膚的滋潤,較為嚴重的患者最好一天塗抹多次。而濕疹藥膏只需在患處塗抹一層薄薄的藥膏,一般要到症狀消失後停用。

類固醇藥膏有機會減緩傷口癒合的速度,需避免用於皮膚破損的部位,而且類固醇藥膏不要連續多個星期使用,一定要在皮膚科醫生的建議下才使用。

 

濕疹 生物製劑

濕疹 生物製劑

生物製劑注射: 是近年治療濕疹的新型藥物,經由皮下注射,能夠針對誘發濕疹的發炎因子白細胞介素-4 (IL-4)及白細胞介素-13 (IL-13),並調控皮膚的基因表現,使表面屏障得以回復正常,有效改善濕疹症狀、改善痕癢、改善生活質素。

生物製劑用於治療中度至嚴重異位性濕疹,並且對局部處方治療控制不佳的患者,適用於12 歲或以上人士

濕疹患者每兩星期注射一次,一般在開始療程一兩星期後,其痕癢、濕疹症狀可以開始出現改善

生物製劑成效比傳統口服免疫力抑制劑理想,副作用也較傳統口服免疫力抑制劑少

生物製劑較常見的副作用則包括注射部位反應、結膜炎、口腔皰疹。

濕疹生物製劑價錢較昂貴,病人都期望更多社福機構能提供濕疹生物製劑資助,以減輕病人濕疹生物製劑費用負擔。

 

皮膚科醫生濕疹治療

濕疹是困擾很多人的疾病,往往總是反反復復出現,患者必須經常與濕疹作戰。濕疹的發病過程就是發癢→抓痕→濕疹→繼續抓痕→擴大,如果沒有正確處理,濕疹的患處越來越大,形成惡性循環,困擾日常生活,而且在治癒之後很可能會再次出現。若濕疹持續便應盡早接受皮膚科醫生診治,尋找可能的誘因,任何病症在早期都會比較容易治療,在皮膚科醫生指導推薦下用藥,避免胡亂用藥導致更嚴重的不良反應。

 

 

撰文:胡惠福醫生 Dr. Wu Wai Fuk

皮膚科專科醫生 SPECIALIST IN DERMATOLOGY

 

此資訊只作參考用途,並非對個別個案提供診斷及治療。若有任何皮膚問題,請諮詢您的皮膚科專科醫生。


flatwart_treatment02.png

撰文: 胡惠福醫生 (皮膚科專科醫生)

 

當你發現臉、頸上長了一些凹凸不平的小顆粒,如果這些小顆粒表面光滑、界面清晰可見,那就很有可能是感染了扁平疣,千萬不要用手夾硬擠,因為扁平疣有傳染性,擠壓之後再接觸身體其他部位,便有可能令這些部位出現扁平疣,還有可能傳染其他人。

扁平疣 治療

 

扁平疣成因

扁平疣主要是由人類乳頭瘤病毒HPV 3和HPV 10感染引起的,多發於青少年時期,表面有大小不等的扁平顆粒,表面光滑,與膚色相同。具有傳染性,一般通過接觸傳染,間接接觸和直接接觸都有可能感染。一般沒有病徵,雖然有可能會自行消失,但亦有可能持續較長時間,越生越多。

 

扁平疣治療

扁平疣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其治療方法也有許多種,大部分的治療方法都是通過破壞殺死受感染的細胞,進而達到消滅病毒的效果,常用的扁平疣治療方法包括外用藥物治療、冷凍治療、激光治療、電灼治療等。另外,也有一種方法是使用外用免疫促進劑,是屬於比較新的方法,通過刺激免疫系統,使其攻擊受感染的細胞。

方法

外用藥物治療

冷凍治療

激光脫疣

電灼治療

外用免疫促進劑

治療方式

使用水楊酸、A酸等酸性藥物殺死受感染的細胞組織

使用液態氮將受HPV病毒感染的細胞凍死

使用二氧化碳激光氣化細胞內的水分,殺死受感染的組織

使用電熱將受感染的細胞燒死

刺激免疫系統,使其消滅受感染的組織

優點

可居家使用

簡單快捷,不需局部麻醉藥

治療次數較少,一般1-2次清除疣的組織

可治療體積較大較深的疣

可居家使用,塗抹後減低HPV病毒繼續感染

缺點

治療時間較長,只適用於初期細小的疣,可引致色素沉澱、疤痕

需要多次治療,可引致水泡、色素沉澱

需要局部麻醉,可引致色素沉澱

需要局部麻醉,處理之後可能會留疤

治療時間較長,一般需要數星期才能復原,效果各異

 

激光脫疣

激光治療是比較常用的脫疣治療方法,通常利用二氧化碳激光,二氧化碳激光會被水分子吸收,揮發細胞內的水分子從而殺死受感染細胞,能夠做到精準脫疣,傷口結痂之後會自行痊癒,一般留疤風險較低。如果感染面積較大,激光治療時間會較長。

治療步驟:

  1. 在進行激光治療之前,在患處塗抹麻醉膏;
  2. 醫生使用二氧化碳激光儀器氣化疣組織,清除受感染部位;
  3. 在治療之後,塗抹適量抗生素藥膏保護傷口。

註:醫生會根據實際情況做出調整,實際治療步驟可能會有所不同。

 

 

冷凍治療

冷凍脫疣

冷凍治療也是皮膚科醫生常用的脫疣治療方法,利用零下196攝氏度的液態氮,通過來回幾次循環,凍傷受感染的細胞,令其結痂脫落,從而達到治療的效果。根據不同部位和感染深淺,會採用不同的方法,可分為棉棒接觸冷凍和冷凍槍噴射冷凍;一般需要多次治療,疣感染越深,需要治療的次數越多。另外,也可在兩次冷凍治療期間配合外用藥物治療,以加強療效。

 

撰文:胡惠福醫生 Dr. Wu Wai Fuk

皮膚科專科醫生 SPECIALIST IN DERMATOLOGY

 

此資訊只作參考用途,並非對個別個案提供診斷及治療。若有任何皮膚問題,請諮詢您的皮膚科專科醫生。

查看更多  >>

疣會傳染?皮膚科醫生詳解預防與治療

生疣點算?皮膚科醫生:5種脫疣治療方法!去疣注意事項一覽


section-title-bg-faq-1200x800.jpg

撰文: 胡惠福醫生 (皮膚科專科醫生)

「生疣」是一種十分常見的皮膚病,「疣」一般很細小而且粗糙,通常會長在手腳、面部、生殖器、腳底等部位,一般情況下不會造成疼痛或者不適,但是也不能因此掉以輕心,「」具有傳染性,有機會傳染到身體其他部位,使這些顆粒越長越多,還很有可能會傳染給一同生活的家人朋友。

 

疣的形成原因

「疣」是因為皮膚感染了「人類乳頭狀病毒(HPV)」引起的,使用接觸扶手、門柄和升降機按鈕等都有可能感染人類乳頭狀病毒,濕疹患者和免疫力不佳者感染該病毒的概率較高。現發現HPV病毒類型就超過100種,不同的類型會造成不同的「疣」,常見的「疣」包括扁平疣、尋常疣、足底疣和生殖器疣。

 

了解疣傳染性  疣會傳染?皮膚科醫生詳解預防與治療

疣的種類

扁平疣 (plane warts / flat warts)

脫疣治療

  • 常見於面部、頸部、胸部、腹部
  • 呈肉色或啡黃色、輕微突起的細小顆粒,約1至2毫米,數量可以很多
  • 扁平疣的數量可以隨時間增加,並傳染附近正常的皮膚,患者的臉上甚至可以出現幾百粒的扁平疣,影響外觀
  • 有時被誤會為油脂粒、粉刺、癦痣

 

尋常疣 (common warts)

脫疣治療

  • 常見於手指、腳趾、指甲邊緣
  • 呈粗糙突起的硬塊或顆粒,表面或有細小黑點,體積可大至10毫米
  • 有時被誤會為皮膚癌

 

腳底疣、足底疣 (plantar warts)

  • 生長在腳底或腳趾,走路時或感到痛楚
  • 呈凸起、變厚、粗糙的硬塊,可以蝕得很深、表面或有細小黑點
  • 有時被誤會為雞眼

 

脫疣治療

皮膚專科醫生

現在脫疣治療的技術已經十分成熟,皮膚科醫生推薦脫疣的治療方法,是會根據疣的種類和大小決定治療方法,常用的方法主要分為五種:

方法

冷凍治療脫疣

電灼脫疣

外用藥物脫疣

外科手術脫疣

二氧化碳激光脫疣

治療過程

利用液態氮的極低溫,在冷凍和解凍的過程中將感染病毒的組織破壞

在局部麻醉之後利用電力灼燒受感染的部位,再將其刮除

利用帶有腐蝕性的外用藥水,例如水楊酸,軟化和破壞受感染的皮膚角質

在局部麻醉之後開刀切除疣的組織

利用波長為10600nm的二氧化碳激光,將受感染的組織精準地氣化燒除

適用範圍

較適用於體積較大的疣,例如手部、腳部的疣

適用於面積較大的腳底疣

適用於初期細小的疣,較常用於手部、腳部的疣

適用於體積較大的疣

適用去除各類大小的疣,尤其適合面部、頸部細小的扁平疣

缺點

冷凍治療在治療的過程中會伴有刺痛感,需要多次治療,而且可以出現紅腫水泡、色素沉澱

因電流會流向疣以外的正常組織,所以傷口較不美觀,比較痛,結疤風險也較高

治療時間較長,有機會腐蝕周邊正常皮膚,可引致色素沉澱、疤痕,不適用於敏感部位

手術過後要注意後續的傷口護理、會留有疤痕

激光治療有機會引致色素沉澱,但疤痕風險較低

*右滑查看更多

部分網友會搜尋到日本 Baramycin Ointment 軟膏,網上聲稱可以去除疣,但其成份是 Bacitracin 及 Fradiomycin sulfate 抗生素,適用於醫治皮膚細菌感染,對HPV病毒所引起的疣並沒有幫助,這類藥膏建議得到皮膚科醫生推薦或指導之下才使用。

哪些人適合脫疣?

疣有機會自行消退,但如果疣引起病徵 (如痕癢或痛楚) 或影響外觀,可以通過治療加快消退的時間。如果持續較長時間沒有消退,且面積不斷擴大,便應盡快求診。免疫力較弱人士 (例如兒童、長者、長期病患者等) 或皮膚有傷口者容易受到感染。另外,在發現感染之後千萬不要抓損,否則有機會使感染面積擴大。

 

如何避免「生疣」?

HPV病毒通過「接觸傳染」,無論是直接接觸還是間接接觸,都有可能感染病毒。

  • 應避免直接接觸病人有疣的患處
  • 避免使用他人的毛巾、化妝粉撲、剃鬚刀、枕頭床單、拖鞋等物品
  • 在公共浴室和健身室時,應避免赤腳行走,可以使用清潔產品清洗直接接觸的部位,例如腳底、手掌等

感染疣之後要注意甚麼?

在感染之後千萬不要抓受感染的部位,避免感染面積擴大;

避免是皮膚產生傷口,HPV病毒會從傷口部位入侵。

 

撰文:

胡惠福醫生 Dr. Wu Wai Fuk

皮膚科專科醫生 SPECIALIST IN DERMATOLOGY

此資訊只作參考用途,並非對個別個案提供診斷及治療。若有任何皮膚問題,請諮詢您的皮膚科專科醫生


© Precise Dermatology & Laser Centr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