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瘡-1-1200x1214.jpg

撰文: 胡惠福醫生 (皮膚科專科醫生)

暗瘡,又稱為青春痘,是一種十分常見的慢性炎症皮膚病,在青春期的時候最為常見,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長過粉刺暗瘡,多發於面部、上胸、背部等等,雖然大多數時候會自癒,但有時候會留下暗瘡印及疤痕,影響外觀,對心理和社交都會產生不良影響。

推薦閱讀:扁平疣千萬別擠!5種方法治療扁平疣


黑色素瘤-1200x1214.jpg

撰文: 胡惠福醫生 (皮膚科專科醫生)

您是否有注意到身上的墨痣正在逐漸擴大?這可能是身體在發出警訊,暗示著黑色素瘤的風險正在增加。接下來,我們將討論墨痣擴大的原因,並學習如何辨認黑色素瘤症狀!

什麼是黑色素瘤?

幾乎每個人的身上或多或少會有黑痣,它是表皮層與真皮層之間的黑色素細胞增生導致的,如果黑痣出現異常特徵,便有機會轉化為黑色素瘤。黑色素瘤是增長速度最快的惡性腫瘤之一,也是最危險的皮膚癌,轉移的概率很高,死亡風險較高,皮膚科醫生表示:及早治療和預防黑色素瘤極為重要。

黑色素瘤初期有什麼症狀?

很多人不會去注意身上出現的黑痣,而出現不尋常黑痣是黑色素瘤早期症狀,皮膚專科醫生表示,黑痣的數量增加和發生黑色素瘤的風險有關,即是身上的黑痣越多,出現惡性黑色素瘤的風險便較高。

如果黑痣的形態發生變化,邊緣不規則,不對稱,顏色深淺不一,直徑超過0.6cm,而且在短期變大,有明顯的癢、痛、流血、潰爛等現象時,就便有可能是黑色素瘤的症狀。

皮膚科醫生_黑色素瘤

哪些人比較容易黑色素瘤?黑色素瘤的高危素?

黑色素瘤成因相信是DNA出現複製錯誤,導致細胞的增殖分化出現異常,繼而發展為惡性腫瘤。

近年惡性黑色素瘤的發病率正在上升。皮膚科醫生表示,各個年齡層都有機會發病,不過主要集中在50至60歲。皮膚較白,身上有較多黑痣,而且經常曝曬的人較易發病,另外也有遺傳傾向,有黑色素瘤的家族史人士會較易發病。

黑色素瘤發病率在皮膚癌的所佔比重不高,但卻是皮膚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所以市民需提高警覺。

皮膚科醫生_黑色素瘤

皮膚科醫生_黑色素瘤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患上黑色素瘤?

早期黑色素瘤是可以根治的,所以及早發現很重要。一般而言,可以根據ABCDE法則去判斷是否可能患上黑色素瘤:

  • A(Asymmetry不對稱):黑痣呈現不規則形狀,沒有明顯的對稱結構;
  • B(Border邊緣):黑痣的邊緣不規則,呈鋸齒狀,沒有特別明顯的邊界;
  • C(Color 顏色):黑痣的顏色深淺不一,不均勻;
  • D(Diameter 直徑):黑痣直徑超過0.6cm,而且隨時間變大;
  • E(Evolving 改變):黑痣在短時間內快速擴大,凸起,顏色發生改變,有明顯的癢、痛,而且出現出血、破損的症狀。

如果有以上的症狀出現,最好盡快診治。

皮膚科醫生_黑色素瘤

黑色素瘤如何預防?

皮膚科醫生建議推薦,平日應做好防曬措施,尤其是膚色較淺人士。避免長時間的日光曝曬,外出時最好塗上防曬霜,使用太陽傘,是預防黑色素瘤發生的有效方法之一。

如果你只是單純長了墨痣,想了解如何脫墨,可以查看這篇文章:皮膚科醫生詳解脫墨方法

常見問題

Q1:懷疑患上黑色素瘤怎麼辦?

當你注意到身體上的痣出現以下情況時,應特別注意:不對稱、邊緣不規則、形狀不規則、顏色改變或不均勻、直徑超過 0.6 公分、出現潰瘍或容易出血。一旦發現這些情況,盡早找皮膚科醫生進行評估和檢查。

Q2:哪些人容易得黑色素瘤?

黑色素瘤的發病年齡範圍廣泛,但主要集中在50至60歲之間。皮膚較白且有較多黑痣,以及經常暴露在陽光下的人,更容易罹患黑色素瘤。此外,遺傳因素也可能起到一定作用,家族中有黑色素瘤病史的人群更容易患病。

撰文:胡惠福醫生 Dr. Wu Wai Fuk

皮膚科專科醫生 SPECIALIST IN DERMATOLOGY

此資訊只作參考用途,並非對個別個案提供診斷及治療。若有任何皮膚問題,請諮詢您的皮膚科專科醫生。


皮膚科脫墨方法-1-1200x1214.jpg

撰文: 胡惠福醫生 (皮膚科專科醫生)

墨痣是皮膚科醫生常見的皮膚問題。墨痣可以生長在身體任何部位,有些是在出生的時候就已經形成,有些則是在後天才會出現,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出現墨痣的概率也越大。墨痣出現在臉上有機會影響外觀,越來越多人向皮膚科醫生詢問脫墨詳情。

墨痣是怎麼形成的?

墨痣是皮膚表面出現色素凝聚,黑色素在皮膚局部增加引起的,如果黑色素在真皮層沉積凝聚,墨痣的顏色就與其所處的位置有有關,就被稱為真皮層痣,顏色會較淺,如果是在真皮層與表皮層之間,則被稱為交界痣,顏色會較深。

墨痣是怎麼形成的

墨痣會癌變?

大部分的墨痣都是良性墨痣,除非因外觀問題,否則脫墨不是必需。如果墨痣出現異常,便要小心會否病變成黑色素瘤,應盡快找皮膚科醫生檢查。

市民平日可以通過一些墨痣症狀,以判斷墨痣是否已經病變,例如:左右兩邊不對稱、沒有明顯的邊界、顏色深淺不一、直徑超過6毫米,在短時間內大小顏色發生改變。如果有這些症狀,一定要盡快去尋找皮膚科專科醫生檢查,以及早發現黑色素瘤。

墨痣是否會癌變

皮膚科脫墨有哪些方法?

最常用的脫墨方法有兩種,包括激光脫墨或手術切除。在進行脫墨前,皮膚科醫生會先確定墨痣是否為良性,若發現墨痣出現異常,便要避免用激光脫墨,以免拖延診斷治療,皮膚科醫生可能會進行皮膚切片檢測,以確認皮膚細胞組織情況,排除黑色素瘤的可能性。

皮膚科脫墨方法

激光脫墨 VS 手術切除墨痣:它們有什麼好處?

手術切除的脫墨方法是直接切除墨痣,然後縫合傷口,好處是可以一次性解決,而且手術切除一般都會切除得比較乾淨,復發率會較小,但是留疤的概率會比較大。

激光脫墨常會用到二氧化碳激光,完成之後會有小傷口結痂,會在一到兩週後脫落,好處是傷口較表面,留疤風險較低,也適合較小的墨痣,不過可能需要多次治療,而且有一定概率會復發。

激光脫墨

激光脫墨之後需要注意什麼?

激光脫墨之後會留下傷口,個人需要時刻注意傷口的清潔,保持傷口乾爽,避免出現傷口感染,在結痂之後等待自然脫落,也要避免暴曬,如果傷口較大,皮膚科醫生會推薦使用抗生素防止傷口感染。

皮膚科醫生建議,在日常生活中,也要經常保養皮膚,避免暴曬,出門時多使用太陽傘,塗抹防曬霜等,若是易流汗的體質,在出門是要隨身攜帶紙巾或手帕;在洗澡的時候水溫不要太高,避免皮膚燙傷。

常見問題

Q1:接受脫癦/脫痣療程後,會留疤嗎?

接受脫墨/脫痣療程後,留疤的概率會因治療方法而異。手術切除的方法可以一次性解決,但留下的疤痕概率較高;而激光脫墨通常使用二氧化碳激光,治療後傷口會結痂,約一到兩週後脫落,留疤風險較低,特別適合較小的墨痣,但可能需要多次治療且有復發機率。

撰文:胡惠福醫生 Dr. Wu Wai Fuk

皮膚科專科醫生 SPECIALIST IN DERMATOLOGY

此資訊只作參考用途,並非對個別個案提供診斷及治療。若有任何皮膚問題,請諮詢您的皮膚科專科醫生。


皮膚癌-1200x1214.jpg

撰文: 胡惠福醫生 (皮膚科專科醫生)

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 (HKCR)數據顯示,皮膚癌屬於香港十大常見癌症之一,畢竟大多數癌症一旦到了中後期就幾乎無法完全治療。而皮膚癌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癌症,因為是在皮膚上,比較容易被發現,治癒率較高,與其他的癌症一樣,越早發現,治癒的概率越高。

皮膚癌相關數據

皮膚癌初期症狀

皮膚癌主要分為非黑色素瘤皮膚癌黑色素瘤皮膚癌,這些皮膚癌症狀都各不相同。

非黑色素瘤皮膚癌主要分為兩種,基底細胞癌鱗狀細胞癌

基底細胞癌初期症狀通常是會先長出一塊沒有痛楚的突出腫塊,生長緩慢,會逐漸侵蝕周圍的皮膚,但較少轉移到的其他的器官,所以致死率很低。

與基底細胞癌不同,鱗狀細胞癌有較大的惡性趨勢,在早期會有一個小腫塊,會隨時間慢慢變大,之後會開始潰爛腐壞。

而黑色素瘤皮膚癌是因為黑色素細胞癌變而成,屬於比較少見的皮膚癌。在初期,患者通常會在皮膚上出現黑斑,之後會慢慢變大,而且形狀呈不規則狀,會快速轉移到其他部位,診斷後要盡快治療。

皮膚癌種類及病徵

最常見的皮膚癌種類有三種,分別是基底細胞癌(佔70-85%)、鱗狀細胞癌(佔15-20%)、黑色素瘤皮膚癌(佔5%)。而在真皮組織和皮下組織的軟組織肉瘤就很少發生。

基底細胞癌

基底細胞癌有幾個特點:一是生長得慢,因為比起其他的惡性腫瘤,基底細胞癌生長的速度很慢,這也是它經常被忽略的原因;二是發生轉移的概率很低,基底細胞癌很少侵入其他的器官,最多只會侵蝕附近皮膚;三是致死率十分低,正因為基底細胞癌幾乎不會轉移,所以致死率很低。及早發現通常可治愈。

白人得了基底細胞癌一般是肉色或者粉紅色,與白人不同,而亞洲人的基底細胞癌一般是黑色,長得和很像,所以才經常會被忽略。如果你身上有那一個痣會出現破損流血的現象,仔細觀察表面還有一些血管,便要小心患有基底細胞癌,皮膚科醫生建議進行詳細的檢查。

鱗狀細胞癌

鱗狀細胞癌是鱗狀細胞發生病變之後的結果。與基底細胞癌不同,鱗狀細胞癌比較容易發生轉移。如果太遲發現會入侵血管和淋巴管,再轉移到其他的器官,於此時進行手術切除也有復發的可能,預後情況較差。

鱗狀細胞癌多發生在經常曬傷或者燒傷的皮膚上,而且生長較基底細胞癌快,有較高的侵略性和擴散性,而且鱗狀細胞癌的外表形狀各異,一般都是提取了活組織樣本檢查之後再診斷。

鱗狀細胞癌

黑色素瘤皮膚癌

黑色素瘤皮膚癌屬比較罕見的皮膚癌中一種,女性患者的黑色素瘤皮膚癌通常發生在大腿上,而男性多發生在背部。雖然這種皮膚癌比較少見,但卻是十分容易轉移的皮膚癌,只有在初期發現才有治癒的機會。

黑色素瘤是目前最危險的皮膚癌,也是皮膚癌患者中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不過黑色素瘤皮膚癌在白種人身上比較常見,有些是由痣轉變而來,如果出現墨痣突然變大,而且邊緣不規則,顏色發生變化,同時伴有瘙癢的情況出現,必須盡早醫治。

延伸閱讀:哪些人比較容易患上黑色素瘤?

如何進行自我監察是否可能患皮膚癌?

皮膚癌診斷方法有很多,但如果身上的黑痣具有ABCDE法則等外觀上的可疑特徵,便有機會是黑色素瘤皮膚癌:

  • A (Asymmetry): 黑痣出現左右不對稱
  • B (Border): 黑痣的邊緣不規則
  • C (Color): 黑痣的顏色不均勻、有多種顏色
  • D (Diameter): 黑痣的直徑大於6厘米
  • E (Evolution): 黑痣出現快速變化,例如變大、突起、出現潰瘍或流血等;

所以當發現身體上某處皮膚出現不規則形狀的黑色素墨或痣,就要盡早接受診治。

皮膚科醫生推薦

皮膚癌預防

  1. 防曬

皮膚癌發生的最常見的原因就是日曬,紫外線暴曬就是皮膚癌的主因,所以預防皮膚癌最重要的就是防曬,避免長時間暴曬,出門的時候可以遮太陽傘、塗防曬霜

  1. 健康飲食

與其他的癌症一樣,健康飲食,多補充維生素,增加身體免疫力,是預防皮膚癌發生的有效方法之一,特別要多吃水果蔬菜;

  1. 適當運動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多運動、強身健體,適當的運動有助於增強身體免疫力。記住,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預防皮膚癌的關鍵之一。

皮膚科醫生意見

皮膚癌是一個比較容易發現的癌症,因為皮膚癌發生的時候,皮膚一般會有異常,肉眼可見。和大多數癌症一樣,越早發現,治療皮膚癌成功的概率就會越大。綠色飲食,適當運動,注意防曬,保持健康生活,可以預防大多數癌症。

更多閱讀:脫墨的方法有哪些?

皮膚癌常見問題

Q1:皮膚癌有什麼徵兆?

一般來說,皮膚癌主要有三種類型:基底細胞癌(佔70-85%)、鱗狀細胞癌(佔15-20%)和黑色素瘤(佔5%)。基底細胞癌生長緩慢,轉移風險低,但容易被忽略,主要表現為肉色或粉紅色斑塊。鱗狀細胞癌則較易轉移,通常形成於曬傷或燒傷皮膚處,生長速度較快。而黑色素瘤雖然罕見,但是容易轉移,女性患者常見於大腿,男性則多發生在背部。

Q2:如何有效預防皮膚癌?

預防皮膚癌的關鍵在於避免紫外線的傷害。出門前應塗抹高SPF值的防曬霜,並選擇遮陽帽和太陽眼鏡,以減少暴露於陽光下的時間。此外,保持健康飲食也是預防皮膚癌的重要一環,多攝取富含維生素的水果和蔬菜,有助於增強免疫力,進而抵禦皮膚癌的風險。適度的運動也能提高身體的免疫力,建議定期運動,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撰文:胡惠福醫生 Dr. Wu Wai Fuk

皮膚科專科醫生 SPECIALIST IN DERMATOLOGY

此資訊只作參考用途,並非對個別個案提供診斷及治療。若有任何皮膚問題,請諮詢您的皮膚科專科醫生。


銀屑病成因-1200x1214.jpg

撰文:  胡惠福醫生

銀屑病,俗稱為牛皮癬,是一種慢性皮膚病。治療銀屑病,皮膚科醫生表示,銀屑病的發病原因較為複雜,與先天的基因遺傳和後天環境因素有關。銀屑病的兩個發病高峰期,分別是10歲至20歲和40至50歲兩個階段,而且銀屑病會在許多部位上發作,其中,頭皮指甲位難醫治

延伸閱讀:皮膚科醫生詳解銀屑病成因及治療方法

銀屑病

銀屑病成因

有關銀屑病,皮膚科醫生指出,銀屑病的發病原理複雜,現在銀屑病的具體形成原因尚未清楚,主要是內因和外因兩個因素:

銀屑病發病內因

研究發現,銀屑病的發病與遺傳基因有著關係。

銀屑病發病外因

有些人家族病史沒有銀屑病也有可能會發病,誘發因素有許多,例如感染、某些藥物、吸煙、飲酒、壓力、皮膚受損等等都是發病的因素。大多數患者是在有相關基因的情況下,在外因的刺激之後發病。

銀屑病發病機理

過度活躍的免疫T細胞聚集在皮膚上,在免疫系統的作用下,刺激皮膚細胞迅速增殖,在皮膚上產生了銀色鱗狀的斑塊。

銀屑病發病機理

銀屑病初期

銀屑主要發生在手肘、膝蓋、背部、頭、指甲等等,嚴重的時候甚至會蔓延至全身。在初期,患者的皮膚上覆蓋一層很厚的灰白色或者灰黃色的鱗屑,看起來十分粗糙乾燥,故稱為「牛皮癬」。

鱗屑十分容易脫落,會有瘙癢的感覺,在刮除這些鱗屑之後,會有一層淡紅色的半透明薄膜。有時候還會出現一些界限清晰的紅色點疹,開始黃豆大小,隨著病情的發展而擴大增多。

延伸閱讀:【皮膚炎】濕疹(皮膚炎)與銀屑病的症狀及成因分別

銀屑病症狀

銀屑病在不同的部位表現會有所不同,在手肘、膝蓋及腰間主要表現為出現紅色或深紅色的斑塊,表面會有灰白色或者灰黃色的鱗屑;在頭皮上呈現紅斑,早期出現在髮腳的位置,十分容易產生頭皮屑,其中,有治療銀屑病皮膚科醫生認為位於頭皮面部指甲位最難醫

銀屑病還會影響關節,患者的關節會出現紅腫、發炎、晨僵等病症,導致關節無法正常活動,與類風濕關節炎很相似,有機會致使關節腐蝕,令關節永久變形。

銀屑病症狀

銀屑病治療

銀屑病現在雖沒有完全根治的辦法,但能通過控制以緩解病情。現在主要有以下四個方法治療:

  • 藥物治療

患者可以在患處塗抹藥膏,例如焦油、類固醇藥膏、維他命D衍生物、維他命A衍生物等,選擇視乎銀屑病的種類和病情而定,患者需要在醫生的建議下使用;

外用藥物治療銀屑病

  • 口服藥物治療

在外用藥物治療不佳或者病情較為嚴重,受影響部位廣泛的時候,可考慮口服藥物,緩解皮膚細胞的增生速度。這類藥物有甲氨蝶呤 (Methotrexate)​、維甲酸(Acitretin)​、環孢素 (Ciclosporin)等等,其中某些藥物的原理是通過無針對性抑制免疫系統來緩解病情,有機會出現比較嚴重的副作用;

  • 光學療法

光學療法是利用紫外線對患者的皮膚進行照射,達到抑制活躍的皮膚免疫系統,其原理現在尚未完全清楚,患者需要經常到有光療設備的治療中心治療,會比較麻煩。

銀屑病 生物製劑

除了以上三個方法外,近年研發出一個新的方法治療銀屑病,那便是銀屑病生物製劑。使用銀屑病生物製劑醫生解釋,生物製劑原理是直接抑制導致發炎的免疫細胞因子,與傳統口服藥物相比,生物製劑的成效較佳,副作用也較少,有許多銀屑病患者都通過生物製劑改善病情

銀屑病生物製劑價錢不一,與患者的體質、患者的病情,還有使用的生物製劑的主要成分和廠家有所差異,患者可以在醫生的建議下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生物製劑。

生物製劑主要通過皮下注射或者靜脈注射,常見藥物包括Etanercept、Adalimumab、Infliximab、ustekinumab、secukinumab、ixekizumab、brodalumab、guselkumab、risankizumab​等,在使用生物製劑之後,即使是最難醫治的頭皮部位,在第16周的時候也會機會改善

銀屑病生物製劑

雖然生物製劑的療效和安全性有保證,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銀屑病患者的病情,但生物製劑也會有一些注意事項和副作用,醫生對患者需要進行全面檢查之後才能使用,主要檢查患者是否有一些隱性疾病,例如乙肝肺炎、丙肝肺炎、肺結核等等,如果沒有檢查清楚就貿然使用,會使這些隱形疾病爆發出來。

了解更多生物製劑:生物製劑原理|治療銀屑病、濕疹

皮膚科醫生建議

銀屑病是自身免疫病的一種,雖然與基因有著密切的關係,但後天誘發因素的刺激,也會增加發病機會。日常生活中多注意身心健康,不要吸煙,過度飲酒,過度勞累等等,在飲食方面要健康均衡飲食,適量做一些運動,保持充足睡眠。銀屑病患者要及時就診,在醫生的建議下治療。銀屑病會直接影響患者的外觀,又難以根除,更會影響患者的情緒研究表明,銀屑病的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抑鬱問題,家人也要時刻關注患者的心理健康。

更多皮膚問題及改善方法:皮膚腺增生皮膚疣扁平疣黑色素瘤生蛇

常見問題

Q1:銀屑病怎麼治療?

治療銀屑病的方法雖然無法完全根治,但可以通過不同途徑來控制和緩解病情。主要治療方法包括:

  1. 外用藥物治療: 患者可在患處塗抹特定藥膏,如焦油、類固醇、維他命D衍生物等,需遵從醫生指示使用。
  2. 口服藥物治療: 考慮口服甲氨蝶呤、維甲酸、環孢素等藥物,用於緩解皮膚細胞過度增生。
  3. 光學療法: 利用紫外線照射皮膚,抑制免疫系統活性,需定期就醫進行治療。
  4. 銀屑病生物製劑: 新型治療方式,通過抑制免疫細胞因子來減輕發炎反應。相較於口服藥物,生物製劑效果更佳,副作用較少,如Etanercept、Adalimumab等。

Q2:銀屑病有哪些症狀?

銀屑病主要症狀包括在手肘、膝蓋、背部、頭皮、指甲等部位出現紅色或深紅色斑塊,表面覆蓋着灰白色或灰黃色的鱗屑。初期皮膚粗糙、乾燥,鱗屑易脫落,伴有瘙癢感,刮除後留有淡紅色半透明薄膜,可能出現紅色點疹,逐漸擴大增多。在頭皮上,常見紅斑并伴有頭皮屑,尤其在髮際位置。銀屑病還可影響關節,導致關節紅腫、發炎、晨僵等癥狀,甚至引起關節永久變形。

撰文:胡惠福醫生 Dr. Wu Wai Fuk

皮膚科專科醫生 SPECIALIST IN DERMATOLOGY

此資訊只作參考用途,並非對個別個案提供診斷及治療。若有任何皮膚問題,請諮詢您的皮膚科專科醫生。


激光脫疣-1-1200x1214.jpg

撰文: 胡惠福醫生 (皮膚科專科醫生)

前段時間,有女士為了省錢,竟與姊姊共用化妝用品,包括粉撲、睫毛夾及其他護膚品等,導致互相傳染皮膚病,兩姊妹臉上都長出幾百顆粒粒,那些小肉粒是什麼?皮膚科醫生說明這是「扁平疣」,這是一種由於患者共用個人物品而將疣病毒傳播的情況。如果患者經常觸摸或抓撓扁平疣的部位,更容易使病毒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

疣是甚麼

「疣」是一種由HPV病毒引起的皮膚病,使皮膚出現一些粗糙的顆粒,可以感染人體多個部位,四肢腳掌、面部、生殖器等部位都有可能感染疣病毒。不僅如此疣病毒可以通過接觸傳染,間接接觸和直接接觸都有可能感染疣病毒,多數人士未必會有出現病徵,雖然疣有時候會自行消退,但數量也有可能隨時間增加。

疣是甚麼

脫疣治療方法

疣治療方法也有很多,基本都是通過破壞受感染的細胞,間接殺死病毒。

主要的脫疣治療方法有外用藥物脫疣治療、冷凍脫疣治療、激光脫疣治療、電灼脫疣治療、手術脫疣治療

如若你想了解更多脫疣治療方案詳情,請查看這裡:5種脫疣治療方法以及去疣注意事項一覽

外用藥物脫疣 vs. 激光脫疣:治療方法比較

外用藥物脫疣與激光脫疣是治療扁平疣的兩種常見方法,以下表格將詳細介紹外用藥物脫疣和激光脫疣在治療方式、麻醉、治療次數方面的區別:

外用藥物脫疣

激光脫疣

治療方式

使用水楊酸、A酸等酸性藥物殺死受感染的細胞組織

使用二氧化碳激光氣化細胞內的水分,殺死受感染的組織

麻醉

不需要麻醉

需要麻醉

治療次數

多次治療

1-2次

*左右滑動可查看更多

外用脫疣 vs. 激光脫疣:它們有什麼優缺點?

對許多患有扁平疣的人來說,選擇適合的脫疣治療方式是一個重要的決定。在治療方法眾多的情況下,外用藥物脫疣和激光脫疣治療是兩種常見的選擇。這兩種治療方式各有優缺點:

外用藥物脫疣

激光脫疣

優點

在家即可自己治療,方便易用

治療時間短,能夠精準快速清除疣,留疤風險較低

適用去除各類大小的疣,尤其適合面部、頸部細小的扁平疣

缺點

·治療時間較長,只適用於初期細小的疣,可引致色素沉澱、疤痕

·外用藥物有機會令患處周遭正常皮膚受損

·外用水楊酸較常用於手部、腳部的疣,未必適合面部幼嫩脆弱位置

治療後可引致色素沉澱

坊間部分冷凍劑聲稱可以治療脫疣,但這些冷凍劑的温度一般未夠低温,難以達到脫疣治療效果,並非皮膚科醫生指導推薦的主流治療方法。皮膚科醫生在診所用的冷凍治療,是利用-196度極低温的液態氮去凍壞疣的組織,才可發揮脫疣療效。

延伸閱讀:什麼是傳染性軟疣?它的傳染途徑有哪些?

兩種治療方法詳細介紹

外用脫疣

皮膚疣治療最常用的脫疣外用藥物是水楊酸。外用藥物脫疣治療原理是通過水楊酸的腐蝕性破壞軟化受感染的皮膚角質。由於水楊酸具有腐蝕性,要小心使用。

去疣藥膏使用方法:先清潔患處,並在患處周遭正常皮膚塗上凡士林,避免水楊酸傷害附近健康的皮膚,然後才在患處塗抹水楊酸藥物。

 

外用藥物脫疣治療

激光脫疣

激光脫疣治療通常使用二氧化碳激光,二氧化碳激光會被水分子吸收,揮發細胞內的水分子從而殺死受感染細胞,能夠做到精準脫疣,傷口結痂之後會自行痊癒,一般較少留有疤痕

激光脫疣治療步驟:

  1. 在進行激光治療之前,在患處塗抹麻醉膏;
  2. 醫生使用二氧化碳激光儀器氣化疣組織,清除受感染部位;
  3. 在治療之後,塗抹適量抗生素藥膏保護傷口。

註:醫生會根據實際情況做出調整,實際治療步驟可能會有所不同。

更多閱讀:【疣會傳染】皮膚科醫生詳解預防與治療

常見問題

Q1:冷凍劑可以治療疣嗎?

冷凍劑通常無法有效治療疣。雖然坊間有傳聞冷凍劑可用於治療疣,但它們的溫度往往不夠低,難以產生治療效果。皮膚科醫生通常使用液態氮進行冷凍治療,其溫度可達到-196度,才能有效凍結並發揮脫疣療效。

Q2:脫疣後會留疤嗎?

激光脫疣通常使用二氧化碳激光,這種激光會被水分子吸收,從而殺死受感染細胞。這種方法可以精準脫除疣,治療後的傷口會結痂然後自行痊癒,通常不太容易留下疤痕。

撰文:胡惠福醫生 Dr. Wu Wai Fuk

皮膚科專科醫生 SPECIALIST IN DERMATOLOGY

此資訊只作參考用途,並非對個別個案提供診斷及治療。若有任何皮膚問題,請諮詢您的皮膚科專科醫生


扁平疣治療方法-1200x1214.jpg

撰文: 胡惠福醫生 (皮膚科專科醫生)

當你發現臉、頸上長了一些凹凸不平的小顆粒,如果這些小顆粒表面光滑、界面清晰可見,那就很有可能是感染了扁平疣如果你發現自己長了扁平疣,千萬不要用手夾硬擠,因為扁平疣有傳染性,擠壓之後再接觸身體其他部位,便有可能令這些部位出現扁平疣,還有可能傳染其他人。

疣常見分類  >>  生殖器疣 | 足底疣 | 尋常疣 | 傳染性軟疣


疣傳染-1200x1214.jpg

撰文: 胡惠福醫生  (皮膚科專科醫生)

如果你發現腳底長了一粒腫腫硬硬的皮,中間還有一個黑點,不用懷疑,這有機會是由病毒感染造成的「疣」。雖然疣一般情況下不會有症狀出現,有時可能會自行消失,但需要注意的是,疣具有傳染性,不僅可能逐漸擴大,還可能通過接觸傳染給一同生活的家人。

延伸閱讀:皮膚科醫生詳解脫疣治療方案與術後護理


脫疣-1200x1214.jpg

撰文: 胡惠福醫生 (皮膚科專科醫生)

「生疣」是一種十分常見的皮膚病,一般很細小而且粗糙,通常會長在手腳、面部、生殖器、腳底等部位,一般情況下不會造成疼痛或者不適,但是也不能因此掉以輕心,「」具有傳染性,有機會傳染到身體其他部位,使這些顆粒越長越多,還很有可能會傳染給一同生活的家人朋友。

推薦閱讀:【皮膚疣】皮膚疣成因是什麼?會傳染嗎?皮膚疣應如何治療?


© Precise Dermatology & Laser Centre. All Rights Reserved.